鱼翅与花椒

扶霞,真的不是一个四川人迈?

企业采购书卡请拔打028-83157469,团购书目请拨打19113427458(法定工作日9:00-17:00)

定  价 :
¥ 48.00
文 轩 价 :
¥29.30 (6.1折)
库  存 :
现在有货
作  者 :
【英】扶霞·邓洛普著何雨珈译 著 何雨珈
所属分类 :
图书 > 文学小说 > 文学 > 外国文学
促销活动 :
❤老客户回馈,积分换礼券,购书更实惠
❤图书订单大陆地区包邮(新疆西藏运费每单20元)
详情 >>
购买数量 :
- + 此商品已售出 1463
立即购买
服  务 :
由"文轩网"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正品低价| 闪电发货|货到付款| 高效退换货
  • 作 者: 【英】扶霞·邓洛普著何雨珈译 著 何雨珈
  •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6-01
  • 开 本:32开
  • 页 数:252
  • 印刷时间:2018-06-01
  • 字 数:181000
  • 装 帧:平装
  • 语  种:中文
  • 版 次:1
  • 印 次:1
  • I S B N:9787532777914

目录

目录 序言:中国人啥都吃 第一章 好吃嘴 第二章 担担面! 第三章 做饭先杀鱼 第四章 野人才吃沙拉 第五章 刃上神功 第六章 味之本 第七章 饿鬼 第八章 嚼劲 第九章 病从口入 第十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第十一章 香奈儿与鸡爪 第十二章 御膳 第十三章 味麻心不麻 第十四章 熊掌排骨,思甜忆苦 第十五章 “蟹”绝食用 第十六章 红楼梦 后记:一只菜虫 致谢 译后记

作者简介

扶霞•邓洛普 (Fuchsia Dunlop) 扶霞.邓洛普在牛津长大,于剑桥大学取得英国文学学士学位,其后于伦敦亚非学院以名列前茅的优异成绩获得中国研究硕士学位。一九九四年,扶霞在获得了英国文化协会奖学金补助后,前往中国四川大学就读一年;其后又在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接受了三个月的专业厨师训练,成为该校第一位外国学生。 扶霞着有三本书,分别是《四川烹饪》、《湘菜谱》、《鱼翅与花椒》。她在BBC中文频道首度与中国当地电台合作时,担任与成都电台合作的《吃东吃西》电台节目共同制作人,这是一系列以饮食为主题的双语节目。她的文章曾刊登于各大报章杂志,包括《金融时报》《纽约客》《美食家》《四川烹饪》杂志等。她的作品也先后赢得了许多奖项。二○一○年,湖南省政府特别颁奖以肯定扶霞对湖南料理国际化的贡献。 扶霞在最近十年里,长期从事演讲与烹饪示范工作,有时是独立进行,有时则是和中国厨师合作,足迹踏遍了巴塞罗那、悉尼、纽约、加州、都灵、北京、上海与成都。她还曾担任过中国烹饪旅行团的领队。扶霞目前是伦敦水月巴山餐饮集团的顾问,负责对这家川菜馆的菜单提出建议,同时指导或协助员工训练,以及接待媒体的采访。

精彩内容

    第一章 好吃嘴
     湿气弥漫的十月早晨,四川大学留学生楼与别人合住的小房间里,我从被窝里爬出来。我的意大利室友菲洛梅娜已经起床出门了。我睡眼惺忪地套上一件棉外套,看了看窗外。和平常一样,天灰蒙蒙的(老话说得好:“蜀犬吠日”)。留学生楼有围墙,是要让留学生老实待着,也让好奇的中国人别进来。墙外头一溜梧桐树,梧桐树那边就是锦江,一个打鱼的带着一船的鸬鹚,在浑浊的江水中试手气。他的鸟儿们扑闪着大大的黑色翅膀,脖子上都套着环。逮到的鱼要是太大,吞不进喉囊,就吐给打鱼的。打鱼的扔进鱼篓,换条小鱼喂给鸬鹚。我目不转睛地看着眼前的一幕,被深深吸引了。我在成都的日常生活,充满了这些令人着迷的小剧场。
     渔夫划着船飘远了,我也没法看他的鸟工作了。于是冲了澡,穿好衣服,出去找早饭吃。我跟留学生楼那个看门的太爷说了声“早上好”,然后懒洋洋地走过一排芭蕉树。学生和老师们骑着自行车从我身边经过,车铃叮当响。矮矮的居民楼,阳台上晾着衣服,还挂着鸟笼。四川的雾气很温柔,笼罩之下的一切都变得轻软了些。川大的校园安宁平静、树木葱茏。在这么个出租车不停按喇叭、小贩大声叫卖、喧哗谈笑的城市,这里可真是一片静谧的绿洲。
     不远的地方,就在大学办公楼后面,有个小摊,我动动鼻子就能找得到。小摊卖的是军屯锅魁,用面团卷起压扁的饼子,中间裹着碎肉和小葱,再撒点花椒,天堂般的香味能飘满整个校园。摊主是两口子,年纪有点儿大了,各司其职,互相不咋个说话。女的揉好面,掰成小团,再在油光光的菜板上搓成圆球,然后拿手掌后部把每个球擀成长舌一样的面饼,遍抹猪油,准确地撤上点香麻味儿的碎肉,最后卷起压成圆形递给她男人。男的把面饼在热油上煎得金黄,然后放进鏊子下面的炉膛里,沿边上摆成一圈,把外皮烤得焦香。趁热吃,一口咬下去油脆脆的,里头的面又有嚼劲,味道也丰富可口,花椒刺得你双唇麻酥酥的,像在跳舞。在这么一个阴湿的秋天,还有比这更美妙的早餐吗?
     最开始引诱我到中国生活的,不是食物。至少我是这么对自己说的。我应该是来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历史的。一九九二年我初访中国;过了一年,我飞到台北,参加了两个月的暑期中文课;接着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中国大陆四处转转,期间去了西藏。从拉萨回家的路上,我途经四川的省会成都,到的那天天气真好,在四川实在少见:阳光灿烂,只微微有点常年挥之不去的盆地迷雾。我有一张皱巴巴的名片,是个四川二胡演奏家的,叫周钰。我和他偶遇在我家乡牛津的路上。当时他在演奏二胡,悠扬的旋律深深吸引了一群听众。“到成都的话,找我。”他那时对我说。于是我入住了交通饭店,租了辆自行车,去四川音乐学院找他。 周钰和记忆中一样,还是那么热情、那么风度翩翩。他老婆陶萍也是个音乐家,很有生气的女子。他们把我当成老朋友一样欢迎,带着我骑自行车去看成都的景点。我们到杜甫草堂去散步,然后在新南门公交站附近一家不起眼的餐馆吃午饭。那是个看得见木梁的小房子,餐馆在一楼,只有小小的一间,周围贴着白瓷砖,像厕所。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墙上没有任何装饰。周钰点了几个菜,我们等着上菜,听后面那个小厨房淹没在愤怒火爆的“?啦”和“嘶嘶”声当中。餐厅里弥漫着各种最好看妙的香味。至今我仍然记得那顿美餐的每一个细节。凉拌鸡,加了酱油、白糖、红油和花椒面;豆瓣鱼,加了豆瓣酱、葱姜蒜;切成花刀的猪腰,刚好一口一个,刀工相当考究,和芹菜泡椒一起大油爆炒而成。还有所谓“鱼香”茄子,我吃过的优选吃的菜之一:亮闪闪的茄子拿深红色的辣味酱料一炒,虽然没有用到鱼,但那引人垂涎的酸甜味儿还真是有点鱼香。这可是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吃所未吃的中国菜,大开眼界啊大开眼界。
     几个月后,一位同事建议我申请英国文化委员会的奖学金去中国学习。她帮着我弄出一个很不错的中国少数民族研究计划,估计我对这个主题还能感一阵子的兴趣。填奖学金申请表的时候,我想了好些常驻成都做研究的理由,都是学术上的,很有说服力。我不想去外国人特别多的北京和上海,这样就能让自己真正融进中国生活、学习中文。哦,四川话是普通话的变种,变得七扭八歪的,没关系没关系。四川算是中国汉族聚集区的边缘,周围有很多很多少数民族聚居区,比如藏族、彝族、羌族,等等。这些理由听起来都是相当充分的。然而,我必须坦白,填着表格上那一栏栏的项目、编着堂而皇之的理由时,我心里想的是鱼香茄子、豆瓣酱红烧鱼、火爆腰花和花椒的香味。运气真好,英国文化委员会和中国政府也认为成都对我来说是个做研究的好地方,给我拨了奖学金。这真是张“金奖券”,能到中国去探索一年,还没什么附加条件。
     P1-3

媒体评论

“我认为这本书会成为旅行写作的经典作品。” ——《观察家报》 “风趣、幽默、丰富、深刻……饱含记忆的美食图谱……很好的美食文学。” ——《纽约时报》 “绝不仅仅是一段回忆录,这是一本意义非凡的旅行佳作,在记录视觉、听觉与味觉的感官体验之外,更倾注极大的热情与努力在展现异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 ——英国出版协会

内容简介

这里是中国,一个奇妙的饮食大国。 这是关于中国菜的故事,也是一个英国女孩的中国历险记。 扶霞一九九四年前往中国长住。打从一开始她就发誓不论人家请她吃什么,不管那食物有多么古怪,她一律来者不拒:第一次与四川料理相遇时的神魂颠倒、亲眼目睹鸡鸭被宰杀时的惊吓、体验千变万化的刀工、对养生饮食的叹服、品尝珍稀野味时内心的道德两难…… 透过扶霞的眼睛,我们得以用全新的角度来了解熟悉的中国菜。不同地方的食物拥有其独一无二的气质:川菜的辣带着一丝丝甜,就像悠闲的四川人,总是带着甜甜的体贴;湘菜直接又毫无妥协余地,就跟那里培养出来的领袖人物一样;扬州菜则是太平盛世的食物,温暖而抚慰人心。 从四川热闹的市场到甘肃北部荒僻的风景,从福建的深山到迷人的扬州古城,书中呈现了中式料理让人难忘的美妙滋味,也深刻描绘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且兼具人文观察与幽默趣味。

价格说明

定价:为出版社全国统一定价;

文轩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受系统缓存影响,最终价格以商品放入购物车后显示的价格为准;

关于新广告法声明

新广告法规定所有页面信息中不得出现绝对化用词和功能性用词。

本店非常支持新广告法,但为了不影响消费者正常购买,页面明显区域本店已在排查修改,对于不明显区域也将会逐步排查并修改,我们此郑重声明:本店所有页面上的绝对化用词与功能性用词在此声明全部失效,不作为赔付理由。涉及“教育部声明”中的商品,均不代表教育部指定、推荐的具体版本,仅代表该商品的内容为指定、推荐书目。因极限用词引起的任何形式的商品赔付,本店不接收且不妥协。希望消费者理解并欢迎联系客服帮助完善,也请职业打假人士高抬贵手。